老百姓的日子,莫过于厨房的烟火气
厨房是家庭的心脏,这里充满了生活的五味杂陈,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。
《人世间》里周家的厨房,从周母、郑娟在大锅灶台前,添薪加火,
图片来源:爱奇艺《人世间》
到秉昆事业攀升周家乔迁,郑娟头次看到燃气灶点火,害怕中夹杂着幸福……
图片来源:爱奇艺《人世间》
再到秉义的高干岳母家中台式双灶+油烟机的标配组合,
图片来源:爱奇艺《人世间》
日子的滋味都浓缩在一日三餐,柴米油盐中,也浓缩在灶具的迭代中。
烹饪能源和灶具的未来在哪里?
天然气代替煤炭、液化气是最佳的选择,但做到完全覆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——
燃气供应在特殊季节无法满足居民需求
北方城市的冬季供暖叠加烹饪带来用气量骤增,供气面临巨大压力。
(北京燃气集团西集LNG应急储配中心。资料图)
以北京为例,2002年在陕甘宁天然气进京规划时,预计北京每年用30亿立方米天然气,而2018年,北京天然气消费量已达到180亿立方米。而从11月到次年2月底,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,每天就需要增加天然气供应约300万立方米左右。而为了应对天然气消费的季节不均衡性,很多的企业都在建设接收站、储气设施,目前很多都还在建设期。储气能力提升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“瓶改管”发展不均,经济发达地区尚未完全覆盖
天然气长途跋涉由中石油等上游企业输送至城市燃气门站,再通由城市管网等“毛细血管”,输往不同压力等级的天然气用户。
即使是上海,由于管道敷设需满足一定条件及一些分散的用户需求,仍至少有100万以上的液化气用户。
中山这样的珠三角城市,天然气到户普及率也只有65.39%。广东到2025年,城市居民天然气普及率才达到70%。经济发达地区况且如此,更别提全国广大的农村乡镇市场,要实现天然气入户也并非指日可待。
(图片来源:深圳新闻网)
老旧小区天然气改造难,“新房”住户也存在用气难的问题
全国老旧小区天然气改造,百度一搜,就有上千万个结果。而即使是一些新小区也面临无管道气可用的局面。
例如:苏州,被列入“瓶改管”改造计划的是建成于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以及拆迁安置小区。而在2000年到2007年建成的商品房小区,年代不够久远,一直没有列入改造规划。出现了,天然气管道就从小区里借道而过,居民却用不上天然气的情况。
(图片来源:曝光台)
全国10亿人未用上天然气
据产业信息网报道,截止2020年,中国城市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达41302万人。这意味着全国还有约10亿人未用上天然气。
2014-2020年中国城市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统计(万人)
资料来源:住建部、智研咨询整理
城镇 农村烹饪能源严重不平衡
在城镇居民烹饪习惯中,管道气(67.4%)、电(17.0%)、罐装气(11.8%)三者占比为 96.2%。而在农村, 电(35.8%)、烧柴(25.0%)、罐装气(17.5%)、煤炭及其制品 (10.0%) 位列前四,合计 88.3%。
众所周知,相当长时间内天然气都无法完全替代煤炭、液化气。
那拿什么拯救国民明火烹饪的需求?
从《城镇和农村居民烹饪习惯对比》中,可以看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,电和罐装气都是烹饪的重要能源。
用电环保,但传统电磁炉无法实现明火烹饪,“锅气”不够;
(图片来源:nytimes wirecutter)
用液化气,可以明火,但安全性不足。如何平衡环保和口味?
(图片来源:greeneconomyjournal)
国爱全电集成烹饪 全场景明火烹饪解决方案
有电就有明火,摆脱能源束缚
【大城市】可以作为燃气灶的有力补充,弥补波峰时段的用气量增加,缓解“冬5月”的天然气压力;
【非通气地区】公寓、商铺、农村等,摆脱液化气不安全不便捷的难题,解决了电磁炉无法明火烹饪不适合国人爆炒习惯的尴尬。成为家用烹饪的完美解决方案。
(国爱全电集成烹饪)
1200℃超高温,锅气十足
传统燃气灶的温度为500-800℃,国爱电火灶,1200℃的温度,更易锁住食物营养,得到美味。让“美拉德反应”瞬间发生。
市面上的燃气灶热效率一般为59%-63%,国爱电火灶,能够达到78%的热效率,比管道气节能30-40%,比灌装气节能50%-60%,节能看得到。
时代造就,顺“市”而生
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的大背景下,在全球天然气价格高启的形势下,国爱全电集成烹饪突破传统的烹饪能源依赖,找到替代性方案,它不是液化气向天然气的过渡性产品,而是划时代的全电厨房解决方案。它的未来,很可能会遵循新能源汽车的轨迹,走入寻常百姓家,为未来的厨电市场提供新的想象。